传统的观念,认为Hi-End器材内部用料设计应该要「不肯妥协」,不计成本将用料使用到最好、最满,而且DAC、前级、后级,甚至左、右声道应该独立成件,如此不但可以避免各电路互相影响,还可以让音响用家享受器材搭配的乐趣,相较之下,all-in-one的设计则多见于消费型家电产品,在很多人的印象中,难登Hi-End的殿堂。然而,传统的两声道玩法,对一般人而言,所费不赀,而且佔掉不少居家空间,再加上这样的系统需要用上多条讯号线与电源线,我想一般人很难接受这样的「Hi-End」怪物出现在家中。
然而,法国知名音响厂牌Micromega在2016年推出了M.One all-in-one器材系列,除了融合多种数位播放功能,更採用发烧友较为认可的A/B类,精美的外观设计,加上外观颜色可接受用家订製,更让M.One具备充满法国风情的时尚气息,一扫过去all-in-one器材给人的廉价印象。该系列除了一开始推出的M.100外,还有扩大功率更高的M.150。这次,代理商将M.150送至本站,让本站体验Micromega如何在如此纤薄的机箱中,传达变化万千的音乐世界。
Micromega:以上掀式CD播放机打响名号
M.One的推出,在市场中掀起不小的讨论,事实上,这并不是Micromega的第一次。在过去,Micromega推出的产品,总是展现突破传统的思维,受人关注。在正式介绍M.150之前,我们不妨花些时间,回顾一下Micromega的历史。
Micromega由知名音响工程师Daniel Schar于1987创立。隔年,他便以上掀式透明压克力盖的设计,打造出创意独具的CDF1-Digital,前卫的外观设计,可以与B&O相提并论,而转盘与DAC分离式设计,更为该CD播放机打造重现好声的基础,而上掀式的读取机构,比起当时主流的抽屉式读取机构更为稳固,成为不少发烧友心目中的经典CD播放机。然而,Micromega也与许多历史悠久的知名音响厂牌一样,经历过财务危机,并于2007年由机电公司Soc Industrielle Cial Materiel Mobilier(简称Sicom)所收购。
幸运的是,Sicom的老板Didier Hamdi本身是个音响爱好者,而Micromega的灵魂人物Daniel Schar在收购之后也得以留在公司,继续发挥创意,打造出一台台令人惊豔的音响器材,例如2009年,他们便推出AirStream WM-10无线数位播放机,让用家可以透过双声道系统以无线方式播放手机上的音乐,打破了Hi-End与3C之间的籓篱。2012年,他们又出乎市场意料地,推出桌上型的My系列,从DAC、综扩、唱放到喇叭一应俱全,各个虽然在法国製造,但是尺寸与售价皆展现极高的亲和力,成功打入年轻族群市场。2016年,Micromega推出all-in-one设计的M-One系列,多功能的强大播放能力,加上如同现代金属雕塑的厚实机箱,还有跳脱传统的「M.C.F」客製化色彩外观,又吸引不少发烧友的目光。

不断打破成见的法国音响厂牌
Micromega由两个希腊文字根「micro-」(小)与「mega-」(大)组成。我猜想,这个名字应该并非Daniel Schar凭空创立,因为早在1752年,法国着名的启蒙时代思想家伏尔泰便推出了一本科幻式哲学小说《Micromégas》。该小说的主角——Micromégas,是个远住在天狼星系某个行星上的外星人,该行星上的所有的人事物都巨大无比,无法以地球的时空观念思量,例如Micromégas在小说中虽然刚步入成人阶段,但年龄已经670岁,而且身长39公里,大大超乎地球人所能想像。
Micromégas对于昆虫特别有兴趣,他写了一步昆虫学着作,没想到却因此被该星球上的一位神职人员所谴责。Micromégas失望之余,便决定展开一段星际之旅,探索外星的昆虫世界。
他来到了太阳系,先是在土星歇脚,结识了一位身长2公里的土星人,两人结伴来到地球。由于这两个人身躯都十分巨大,地球上的任何生物对他们来说都过于渺小,肉眼没办法马上察觉,他将衣领上的钻石打碎做成显微镜,才发觉海洋中是有鲸鱼存在。后来,Micromégas无意间在海洋上捞到一艘船,本来他以为捞到的是地球某个生物,又进一步发现船上还有更多迷你的生物。Micromégas本来以为这些生物是昆虫,但是他又发现这些生物能沟通,懂测量,具有智慧,原来,他们不是昆虫,而是人类。

M.150的端子众多,在底板上以图像清楚标示每个端子的功能。
然而,Micromégas在跟人类沟通过后,却大失所望,因为他发现人类心胸狭窄,眼界短浅。Micromégas决定写一本书,让地球人可以了解「万物的尽头」,写完之后便与土星人一同离开地球。然而,地球人将此书打开一亏究竟时,却发现书中一切空白,什么都没有写......。回顾Micromega的产品历史,不难发现他们的产品一如其名,「可大可小」,而且Micromega就像伏尔泰笔下的外星人主角依样,藉由源源不绝的创意试图探索音响的各种可能,打破一般人对于音响器材的成见。

M.150的喇叭输出端子旋钮以碳纤维製成,可以进一步发挥避振功能。

在M.150底部的四角,各搭载一枚金属角锥,可避免平面传来的震动影响到M.150的表现。
M.C.F打造专属自己的M.150
大略回顾了Micromega的历史之后,我们现在将话题回到M.150身上。M.150推出时便以精緻的外观作工吸引不少人的目光。以这次送来评测的M.150为例,其箱体外观为朴实的银灰色,但是不难发现箱体外壳由整块铝合金削切而成,最薄的地方目测也超过0.5公分,然而,箱体高度才5.6公分,让M.150看起来不会笨重,反而多了一分纤细的优雅,而且外壳顶部还刻有两道凹槽以及Micromega的Logo字样,更赋予这台器材散发精品的形象。
另外,Micromega还提供M.C.F服务,让用家在选购M.150时,选择外观颜色,打造出独一无二、专属自我的M.150。M.C.F除了阳极黑与阳极银两种经典基本颜色外,加购800欧元便可在白、黑、红、橘、蓝五种基本色款中选择。加购1,000欧元,还可自181种颜色中选择自己喜爱的外观。去年代理商百鸣在各大音响展中,展出亮橘色的M.150,搭配同色系的Focal Sopra喇叭,让人眼睛为之一亮。虽然这次送来本站的M.150为阳极银基本款,但依旧散发精緻、优雅的气息,试听室其它器材与之相比,皆相形逊色。
另外值得一提的是,M.150所附的遥控器,并非採用公版设计,而是採用像智慧型手机一般大小的设计,操作时,遥控器要横着拿,就好像拿电玩遥控器一样,富含趣味,这样的设计,相当能抓住年轻族群的心!

M.150的实体遥控器採横式设计,操作时以双手握持,握感就是与一般的遥控器不一样。
纤薄机箱依旧採用A/B类扩大电路
M.150虽然比起一般音响器材要来的纤薄,但是在数位输入方面,就兼具乙太网路孔、Wi-Fi、USB Type-B、AES/EBU、S/PDIF同轴、Toslink光纤等不同输入方式。值得一提的是,M.150还具备2个专门接收I2S讯号的HDMI端子,根据原厂透露,是要搭配未来推出的CD播放机使用的。数位音讯进入M.150后,会经过SRC ComTrue CT730晶片转换成I2S讯号,在传送至CPLD晶片调整时脉,其中44.1与48倍数的取样率讯号拥有个别的时脉讯号控制,这样的设计可进一步将低Jitter的产生。接下来,数位音讯会传送至Analog Devices SHARC处理晶片进行数位音控以及DSP处理,最后再由AKM AK4490EQ DAC晶片转换成类比讯号。
在类比电路的部份,M.150具备了MM/MC唱放与综扩功能,可以接收来自黑胶唱盘、RCA非平衡与XLR平衡式的类比讯号,在类比输出方面,除了喇叭输出端子外,还提供了一组XLR Pre-Out输出,而在面板OLED萤幕上,还隐藏了一个3.5mm耳扩输出孔。由此看来,M.150只要再搭配喇叭,就可以组成一套完整的数位播放系统,而且M.150独特的外型设计,可以平放,也可以壁挂,大大节省空间,也免去了器材搭配的烦恼。
M.150令人惊豔的地方除了绝美的做工还有多元的播放功能外,更令人惊讶的地方在于Micromega依旧採用了A/B类扩大电路,每声道在8欧姆的承阻下输出功率达150瓦,比同系列的M.100高出50瓦。大家都知道,许多all-in-one的器材为了节省内部空间,便会採用效率较高、体积较小的D类扩大,但是Micromega原厂择善固执,依旧在轻薄的M.150中使用失真较低、频宽更为宽广的A/B类扩大电路,以耐热能力较高的功率电晶体为基础,建构出平衡式的A/B类扩大电路。
由于A/B类扩大效率较低,容易产生热能,为此原厂在M.150箱体中间设计了一个散热通道,并在箱体两侧设置了类似同厂My-Amp上看到的散热孔,而在散热通道中,还搭载了低噪的磁浮式风扇,协助散热。我在试听时,完全感受不到风扇运作的噪音,不用担心这样的设计会影响到听感。
另外一方面,M.150小小的箱体,当然不可能塞得下体积庞大的环形变压器做为电源供应,为此原厂採用小体积、高效率的LLC谐振交换式变压器,而且左右声道各一,双单声道设计,避免两者互相干扰,可以进一步提升左右声道的分离度。
【版权与免责声明】如发现内容存在版权问题,烦请提供相关信息,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。本站内容除非注明原创,否则均为网友供稿,涉及言论、版权与本站无关。
网友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