高清时代网
iFi的这Retro Stereo 50扩大机和LS3.5书架喇叭的套装音响,让我吃足了苦头,最后又嚐尽甜头。

这个Retro系列外观设计走复古路线,Stereo 50扩大机,不但採用真空管放大,琥珀色的铝合金面板拉有髮丝纹饰,四个左右对称的圆形旋钮,选择钮则一律使用摇头开关,再加上那个竹製机箱罩,复古气味浓到呛人。那对与它成套搭配的LS3.5书架喇叭,单看型号就知道在向谁致敬。(还有谁?当然是BBC LS3/5A啦!)您可以单买扩大机或喇叭,但是,顶好的是一起买,整个搭起来,不仅好看,而且这当中有iFi Audio私藏的把戏。

我被耍了,但是之后乐得很。

彻底颠覆我的音响观念-iFi Retro套装音响试听记iFi Retro LS3.5採2单体2音路设计,高音单体採用一只28mm丝质软半球高音,低音则是一颗115mm的纸盆振膜低音,特别的是分频点设在10KHz,几乎是把那颗低音当全音域单体在用,高音单体只是拿来补足高音延伸而已。
故事从一开头就不是很顺利。商借这个组合,代理商琢磨了老久,迟迟没有送来,后来还表示希望我去他们那里试听。这是唱哪齣戏啊?这一套六七万的小系统,竟然还要我去门市听?这种小系统就是要花时间玩,而且我事前就做了功课,知道这Stereo 50不简单,数位类比通吃,且有多重音调调整功能,非常好玩,所以我才跃跃欲试。编辑出门试听,只有短短两三小时,通常都是大系统才需要出去听,因为贵重的Hi End器材移动运送不容易,出去听,对我辈也好,可以听到门当户对且已经调整得当的系统。像iFi Retro这种几乎是组合音响的小系统,怎么还要出门去听呢?我心里犯嘀咕,只道小林是不是不想让我听。

就这样,自开口商借起算,一个月过去了。这天一早,我还没进公司,就看到同事在Line群组留言:「iFi两箱东西到。」我看到留言差点没跳起来。好样的,小林,看来我错怪你了,你不是小气鬼。

隔天,我特地开车去公司,兴沖沖地把这两箱抱回家。可是此后,我的嘴角就开始从仰角往下坠。夕阳无限好,只是我心如黄昏。

回到家,连忙拆箱。在瓦楞纸箱内,还用一个带有提把的纸箱装着,打开盖子,里头四围都是发泡缓冲材。嗯,iFi的包装很用心,而且开箱的「奇摩子」(心情)很好。不管是Stereo 50或是LS3.5,都用一个棉布套装着,开口的抽绳一拉就可以绑起来。我很喜欢这种包装,就像是高级皮件一样。

初体验—一反以往经验,我迷惘了

先把Stereo 50摆上音响架,再把我的PEL Quattro Plus请下喇叭架,将LS3.5放定位。这LS3.5的体积很小,投影面积大概跟一本常见的25开本图书差不多,高度则跟一本常见的16开本杂誌相当。原厂认为竹子的重量是木头的两倍轻,硬度却是三倍,所以,LS3.5的箱体用的是竹子而不是常见的MDF。为了增加强度,前帐板用上两倍厚的的板材。iFi认为如果在箱内放太多吸音材料,不利于喇叭的频宽,因此,他们改採类似乐器的作法,里面尽可能地减少吸音材,只少量使用一种以Amino-plastic做的开孔泡棉,声波进入孔洞后得有效衰减。另外,他们在箱内用上类似吉他音樑的设计,这些音樑不仅可以强化箱体,更能调整声波频率进而创造出理想的音色。Onkyo D-TK10和昂贵小喇叭Kiso HB-1都有这样的设计。LS3.5则是目前为止採此设计最便宜的喇叭。

高音用28mm的丝质软半球单体,中低音则是一只4.5吋、115mm的纸盆振膜低音。不过,我怎么看怎么量,这单体都没有到原厂讲的尺寸,也比LS3/5A用的那个110mm的单体更小一点。原厂强调,材料和技术的进步,加上运用了谐振更低的沖压框架,这个低音单体性能更胜当年的KEF B-110。

彻底颠覆我的音响观念-iFi Retro套装音响试听记网罩採用磁吸设计,原厂一共提供黑色和米色两款,就看您家的布置适合哪一种啰。
是不是更胜LS3/5A?开声就知道了。我以Auralic Aries Mini当转盘,播放NAS里的音乐档案,连放几曲,我嘴角的笑容渐渐消失了。LS3.5摆在我习惯摆放的位置,平常我的PEL Quattro Plus都放那里,如果带了书架喇叭回来,多半也是放那边,可能间距再调一调,座位移动一下,有必要时作一点toe-in。我从来没有在家里的这个位置上听到这么糟糕的声音。高频和泛音很漂亮,但是下盘虚浮,中频有解析但是没有厚度和肉感。任凭我怎么照着以往的经验调整,似乎都不得法。怎么这样呢?

是因为管机还没热吗?我放着音乐,去做点家事。回头再听,是比较好了,水分出来了,声音圆润了,可还是不够好。Stereo 50上有丰富的音调控制,除了高低音量感可调,还有一个iFi开发的XBass功能,可以优化喇叭的低频表现。我试着调节低音量感,好能换得更进步的声音。是有那么些的改变,但是,我还是不满意。

彻底颠覆我的音响观念-iFi Retro套装音响试听记背面有长条型的开口,原厂指出这是传输线设计的开口,但从原厂提供的剖面图看,箱内并没有曲折的传输线,只有板材隔出的长条状通道,比较像是长条状的低音反射孔。无论如何,这是用来提高低音效率的。
真是这么不济吗?是LS3.5没设计好?还是Stereo 50推不动?我心里开始怀疑,Stereo 50驱动级用两支ECF82做电压放大,放大级则是左右声道各用两支EL84X作推挽放大。这其实就是EL84,但是iFi找来这个军用管,电气性能比一般的EL84更好,有更高的阴极射线峰值,因此输出功率比一般EL84要多一些。一般的EL84推挽机,不过10瓦、20瓦,Stereo 50的输出功率更高,有25瓦。这理当足够应付书架喇叭了啊!我前不久才写过Unison Research的Simply Italy的评论,那是单端12瓦的扩大机,推起喇叭吓吓叫,连管风琴都能听。我的老友,新天新地故主人林主惟习以J. C. Verdier 8瓦的300B推JMR Offrande,亦是音响圈的美谈。哪有25瓦推不动的道理?

我把自己的PEL Quattro Plus接上Stereo 50,唉呀,果然它是无辜的。声音甜润细腻,音色自然均衡,即便低频和冲击感稍逊,但是一加上XBass就也能热血一番。连听几首曲子,我知道兇手是谁了。

换回LS3.5,再怎么听,就是觉得不对劲。我索性把喇叭拉近,间距80公分左右,椅子拉到喇叭前方约半米距离,然后略略调整喇叭内倾角度。边听边调,直到不但喇叭消失于无形,而且可让发声体清楚具像并求细节的最大量。这是在干嘛?模拟桌面情境的超近场聆听。这样听,嗯,有点样子,声音轮廓非常清楚,密度扎实,厚度也出来一些,细节资讯量极为丰富。但是,这种距离,我根本没办法开大声听,因此就开小小声,听个半晌,实在无趣,起身游走LS3.5周边,喇叭小是小,可是我之前听Totom Dreamcatcher时,那个喇叭跟LS3.5差不多大,但声音可劲爆了。这LS3.5,又没有Totom那样的凶悍,又比不上LS3/5A的韵味,这要我怎么写评论呢?

彻底颠覆我的音响观念-iFi Retro套装音响试听记外面竹製外箱,配合金属的面板和旋钮,加上摇头开关的控制桿,造型十分复古。左侧两只旋钮用以调整高低音量感,也是用以调整唱头放大EQ曲线的旋钮。右侧两只分别是讯源选择及音量。右边下方两个是耳机插孔,左侧下方的3.5mm插孔则是类比输入,与背后的RCA二择一使用。中央上方的四个摇头开关,由左至右分别是:音调直通开关(不经过EQ调整)、3D声场扩展、XBass低频强化、数位输入选择。
自认搞不定,只好拨打急救电话

还是找人问吧!问谁?当然是问玩它玩最久的那位啰!我发了个讯给笙凯小林,把我的使用感想跟他说,告诉他,既然Retro的扩大机和喇叭可以分开卖,那我写扩大机就好,喇叭我附带提一下,因为实在不知道怎么下笔。LS3.5那么漂亮(原厂还附了黑色和米色两个面网,就是要LS3.5好看),我实在不忍砍下这一刀。

小林很快就回我了。

「你在家里试听?」

「是的。」

「我打电话给你。」

立刻,电话响了。小林果然是行动派的。

「这喇叭不能照我们音响迷平常习惯的那样听。」

这是什么话?我们这些人玩音响这么多年,累积这许多经验难道是假的?

「你试着把喇叭间距拉开,越开越好。最好找一个可以跟它共振的电视柜或书柜放上去。」

小林要我学他在高雄音响展里做的那样,把喇叭放上书架,让它变成名符其实的「书架喇叭」。这又是哪招啊?

挂电话前,小林再三叮嘱:「不要用一般的想法来看这对喇叭。而且,请务必搭配使用内附的喇叭线。」

我的妈妈咪啊,连喇叭线都还要用内附的?当评论员这些年,若非遇到特殊规格端子,哪有用原厂随箱附上的线材的道理呢?

张三丰教张无忌太极剑,第一件事,就是要他把自己所演示的招式给忘掉。现在,我得把以前的经验都忘掉,特别是那些「经验上」告诉我绝不能做的「忌讳事」。

好难喔。但是,这真有效吗?

我环顾家中环境,决定先找书房着手,那里在靠窗处,有一整排系统家具的桌面,桌面两端则连着靠墙的书柜,桌面下方还有抽屉。这个算得上「犯大忌」,我决定从这里开始验证小林的话。我把LS3.5放在桌面两侧,拉开约210公分,为了避开紧邻的书柜反射,让喇叭内倾一点。接上Stereo 50,开声。

彻底颠覆我的音响观念-iFi Retro套装音响试听记从Retro Stereo 50背后丰富的端子可以看出它的功能适应性有多高,不管是类比还是数位,一律通吃无误,就连蓝牙无线也有。
声音乾净,细节丰富,音色愉悦明亮

彻底颠覆我的音响观念-iFi Retro套装音响试听记彻底颠覆我的音响观念-iFi Retro套装音响试听记哇,不一样了,我把音量开到近11点方向,在这空间里算很大声了。不错,厚度出来了,下盘稳多了,声音在乾净之余,还带有稍早没听见的韵味。我用MacBook Pro当讯源,用USB接Stereo 50,Stereo 50除了一组USB数位输入外,还有一组同轴和光纤共用的数位端子,此外还可以蓝牙播放,相当符合现代人听音乐的习惯。我很喜欢iFi官网上的一句话,「Music is in the air」。确是如此,只要有网路,就有音乐,现在最方便好用的讯源,就是我们人人都有的智慧型手机。Stereo 50内建的DAC以Burr-Brown的解码晶片(由BB Japan所生产)为核心,再搭配iFi母公司AMR的特殊技术,支援数位规格高达PCM 32bit/768kHz、DSD512、DXD768kHz的水準。在PCM解码上运用最小相位滤波,在DSD/DXD解马上运用完美位元滤波,得以消除声音的金属锐利感。他们家的DAC效果不俗,我同事蔡承融听过了micro iDSD BL随身DAC耳扩之后,立刻掏腰包买下。在我听来,细节资讯量非常丰富,但是却无毛噪生硬感,确实有其一套。

彻底颠覆我的音响观念-iFi Retro套装音响试听记彻底颠覆我的音响观念-iFi Retro套装音响试听记听Cassandra Wilson唱「Tennessee Waltz」,开头那鼓声配上贝斯拨奏的音粒庞大浑圆,充分展现近距离收音的真实感。Cassandra Wilson的歌声深沈而有厚度,饶富韵味。找回厚度的感觉真好。嗓音要有细节,听明了咬字、换气、转音、喉韵,这人声才有味道。我深深觉得,LS3.5最厉害的强项就是细节,这些细节资讯听来一览无遗。听李宗盛的「山丘」,他那辨识度极高的嗓音,带着压抑的沙哑喉韵,透过这个Retro组合听起来格外分明。我觉得Retro这套音响声音活泼而带有明亮的愉悦感,若在一个软调性的空间会如鱼得水。可是,我这书房在中高频段有共振,一方面会吃掉细节,二方面音量一大就会噪。最大问题就出在一侧分离式冷气埋管用的假墙,加上另一侧几乎无物的水泥墙。

我决定把Retro搬出去。LS3.5这么小,Stereo 50也不过区区25瓦,我家客厅连同饭厅,不计算连通的开放式厨房就有28平方公尺,这个空间足够摆落地喇叭了,LS3.5行吗?

我记得小林的建议:「喇叭间距越宽越好」。我习惯把喇叭放在短边,然后留下喇叭后方约3米的空间,好拉出舞台的余裕,刚开箱的试听也是这么放。这回,我改放长边。喇叭直接落在JMR Magic Stand上,这是个全MDF木质脚架,而且底部没有脚钉,是全平面直接落地。JMR原厂就是要透过喇叭和脚架直接接触的耦合,让书架喇叭低频截止点前的滚降斜率更平缓。我把LS3.5左右拉开250到260公分,我的头部位置距离两喇叭的单体中央约210公分,两喇叭距离背墙则约1公尺。这是个很不标準的摆放法,摆好喇叭,坐回座位时,我心里怪不踏实,推想等一下听到的多半是空洞不实的声音。

结果完全出乎意料。

善用低音调节,还你好声音

彻底颠覆我的音响观念-iFi Retro套装音响试听记彻底颠覆我的音响观念-iFi Retro套装音响试听记外面空间大,一般咸以为小喇叭在小空间,大喇叭才放大空间。像LS3.5这么小的喇叭,放三坪半的书房都嫌大了,何况是外头的半开放空间呢?可是,一开声,我自己都吓一跳。声音形体和轮廓清清楚楚,具像且具体。中央区域哪有空虚?可清楚了,可丰富了,可有料了。听Tom Jones唱「Did Trouble Me」,那厚实富有磁性的嗓音把Tom Jones的形体带了出来。在XBass和低音调节的辅助下,该曲中的大鼓超过我的预期。斑鸠琴和铃鼓则显露出相当的活泼,也把舞台的宽度和深度都带了出来。

我登时明白了小林的用心,当初找我去他那里听,不是他小气不想借我,是因为Retro要发出好声有撇步,所以想一对一亲自指点。我没料到这棋局藏有神机,只道是寻常器材,经高人指点,这才豁然开朗。只是,经过这几回交手,对Retro这套音响的本领,心里多少有点谱了。我认为应该可以更好,更活生一些,细节资讯也或许可以再丰富一点。再试。

我将喇叭做了适当的内倾,这下果然让细节更多,也让聚焦更明确,舞台更深一些。铃鼓听起来比先前还要活生,金属片撞击感更清楚了,而且就是从一个位置发出来的,定位精準。iFi原厂说LS3.5虽然是小喇叭,但是他们特别注意时间相位一致的问题,时间相位一致了,高音和低音就不会各唱各的,甚至还彼此打架,乃是趋近于从一个点发出声音来,能以同时抵达聆听者的耳朵。时间相位一致有什么好处?这能让形体更清楚,定位更準确。我不清楚原厂到底怎么做的,但有一点让我觉得十分稀奇。LS3.5的分频点设定在10KHz,您没看错,10KHz。这表示那个中低音单体几乎就是一只全音域单体,负责了绝大多数的基音,以及相当範围的泛音频段,高音单体仅仅负责补充更高频段而已。而且仅对高音单体做了1阶分音的高通,中低音单体则完全自由发声。难怪乎iFi敢说他们做到了时间相位一致,也难怪乎声音可以这么平顺。这个原厂宣称的优点,我的确听见了。

高清时代网微信公众号

【版权与免责声明】如发现内容存在版权问题,烦请提供相关信息,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。本站内容除非注明原创,否则均为网友供稿,涉及言论、版权与本站无关。

网友评论

Top